发布日期:2021-06-19
2021年6月18日下午,应我院“一带一路”沿线非通用语研究中心的邀请,首都师范大学王春辉教授为我院老师及部分学生做了题为“语言服务的几个发展方向”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副院长刘风山教授主持。
王春辉教授的讲座涵盖了优秀前沿文化的互译、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体系等主要内容,讲述了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语言服务的机遇和突破,还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应急语言服务的特色经验,认为语言服务应该承担起大国的责任和义务,课程建设方面可以面向留学生开设应急语言服务的相关课程。最后以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的话作结语:“提出问题也好,解决问题也好,都应当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解决国家和人类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根据《中国语言服务发展报告(2020)》,“语言服务”是学问,更是社会实践活动。广义的语言服务指所有关于语言的服务,亦即通过语言文字、语言产品、语言技术等所进行的各种服务,涵盖公共语言服务、语言教学服务、语言文化资源传承传播服务、语言技术服务、语言翻译服务等多个领域。狭义的语言服务是指具体单个的语言服务。王教授的讲座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大的方面。
第一、优秀文化与思想的互译。“外译中”和“中译外”是两种基本的途径。外译中指把外国的东西吸引进来,比如汉译名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人文社科译丛、未来简史、互联网+等和第四次科技革命相关的丛书、语言政策与规划译丛。应用语言学译丛等。中译外是把中文优秀的东西通过翻译介绍到国外,比如中华学术外译,目前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两个重要的语料库,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等所有领域。
第二、支持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体系。主要和外语专业有关系,如何在语言上,从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建构,到专业术语的使用,到语言翻译的精准性,即外语人通过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在我国国际传播体系建构中提供基础性,实用性场景等方面的支持。
第三、助力国家语言服务体系的建构。王教授指出我们学语言的,要紧密关注与语言相关的国家重大战略问题,为国家分忧解难。我们的学术成果与国家发展的旋转门相关,我们提出的问题一定是站在中国大地上的。根据《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1)》(绿皮书),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战疫语言服务团”的实践活动,开创了我国应急语言服务实践之先河,体现了当代中国语言学人服务国家的学术担当。王教授还指出要充分利用第四次科技革命带来的新的机遇,掌握新技术提高国家以及个人的语言服务能力,实现新的突破。
刘院长最后总结提出,王教授的讲座贴近我们的学术研究,论文撰写和科研项目申报,都要考虑国家战略目标,考虑国家国际形象传播和中国话语建构。
(文 陈远春 张启振/图 张启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