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院公众号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生天地» 学生风采» 陈德正教授作客外国语学院“海渊”讲坛

陈德正教授作客外国语学院“海渊”讲坛

  2022年10月17日,外国语学院邀请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博士陈德正教授为22级全体笔译专业研究生和部分20级、21级笔译及学术研究生做题为《中国近代文献中的希罗多德》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活动由外国语学院李志岭教授主持。

  

  李志岭教授对陈德正教授表示感谢,对陈教授在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学科建设中的改革与创新、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的创立和发展、聊城大学人文社科研究的发展等方面做出的贡献,以及陈教授的理论高度、学术视野和取得的成就深表敬佩。李志岭教授介绍,陈教授潜心学术、深耕西方古典学及中西文化相关方面交流之历史,己已立而立人,己既达而达人,奖掖后学,扶持团队,是每位同学学习的榜样。李志岭教授认为:“翻译是语言之延伸,注释是翻译之延伸”,希望同学们认真听讲,深切体会,以古今大先生为榜样,切实树立良好学风,高远目标,成就有高度、有规模、取精用宏、体大思深的学问。

  

  

  陈教授的报告分传教士笔下的希罗多德、中国士人对希罗多德的记述和评论,以及总结三部分,旨在从此视角出发,探究中西方翻译史的发展。报告伊始,陈教授以生动活泼的背景介绍引入正题:希罗多德,古希腊作家、历史学家,著有《历史》一书,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其因此书被尊称为“历史之父”,中国古典《经书》一文对其有“超群卓异之史者”的高度评价,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在《黑陆独都传》一书中评价其为“古来作史者,此为第一”。陈教授通过中西方传教士对希腊语ΗΡΟΔΟΤΟΣ和英语Herodotus的翻译对比,以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译文有所差异的事实,在报告最后总结到西方古典史学自19世纪后期开始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以及中国的进步学者自了解本国历史向探究世界历史与现状的转变,带大家领略世界历史的翻译和翻译历史的深邃和魅力。

  

  本次学术报告促进了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对中国近代翻译史的进一步了解,有利于形成沉潜笃实、志存高远的学术精神和氛围,大大激发了研究生对于什么是学者精神与气度、何为学术研究、学术的魅力何在等根本性问题的深思,对外国语学院学术风气之培养,包括研究生对翻译专业和外语学科的认知都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陈德正教授简介

  陈德正,历史学博士,聊城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校外合作博士生导师。曾任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人文社科处处长,现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山东省首批重点新型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太平洋学会太平洋岛国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山东省世界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海颐智库副理事长、山东智库联盟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荣获山东省教学名师、齐鲁文化英才、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聊城市优秀共产党员、聊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等称号。近年致力于太平洋岛国和西方古典学在中国传播的研究,撰著或主编的《<希腊志略><罗马志略>校注》《一带一路列国志》《一带一路名城志》《太平洋岛国研究》(学术集刊)《太平洋岛国发展报告(2020)》《“世界古代史”课程智能备课系统》等由商务印书馆、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文章)5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历史学年鉴》《山东社会科学年鉴》等转摘、引介,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2项。担任央视百集纪录片《世界历史》第二、九集的编剧,主持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一流课程和思政示范课程《世界古代史》,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2项。主持完成和在研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和省级教学科研项目等十余项。个人事迹为《大众日报》《山东教育报》及新浪网等媒体采访报道。

  (审核 李维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