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学生能力,发挥优秀大学生朋辈引领、榜样示范作用,加强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3月30日,外国语学院于西1#A112开展“人生旷野,而非轨道”保研经验分享会,本次分享会特邀英语专业21级3班的黄筱晶作为主讲人,外国语学院学生积极参加。
会议开始,黄筱晶深入解读保研政策。她表示,保研综合评价成绩涵盖多个维度。其中,绩点占比80%,直接体现学业基础,学生们要从日常学习入手提升成绩。专业过级考试占5%,这是专业能力的基础门槛。发展素质评价占15% ,包含学科竞赛、科研论文、大创项目等,为大家拓展能力、展现综合素质提供机会。她还强调,各项指标在保研竞争中都很关键,需全面兼顾。
接着黄筱晶分享个人保研经历,7月她参加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夏令营,充分准备后成功入营。9月预推免,面对两所高校面试,她凭借专业功底和出色发挥顺利入面,最终被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笔译专业录取。她提醒学生们,不同阶段要针对性打磨简历、准备自我介绍、了解专业前沿知识,从容应考。
黄筱晶还为学生梳理了保研时间线,为学生提供清晰规划。她提出大一至大三是基础积累期,要学好专业课、保持高绩点,积极参加四六级考试、学科竞赛,尝试发表科研论文。6-8月夏令营申请季,需提前锁定目标院校、准备申请材料,争取脱颖而出。9月是冲刺关键月,在保研名单公示后,应立即着手预推免申请与复试准备。九推/十推阶段,要关注院校信息、合理填报志愿、及时接收通知。
分享会尾声,黄筱晶强调自我定位很重要。考虑“想保到哪”,她建议学生从院校层次、专业优势、地域资源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明确契合自身职业和学术追求的目标。想评估“能保到哪”,则要客观看待成绩、科研、竞赛等情况,参考往届学生的保研去向和目标院校招生政策,找准努力方向,让目标兼具挑战性与可行性。
此次分享会不仅为外国语学院学生搭建了与优秀榜样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们对保研流程和准备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更激发了学生们为保研目标努力奋进的热情,为未来的保研征程积蓄了充足信心。
(审核 孙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