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学术讲座» 樊肇昌: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The history,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樊肇昌: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The history,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每周一期的“学术报告”,一直以来,本着“面向不同年级的同学,面向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的原则,给外院学子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4月10日下午,教授樊肇昌针对研究生一年级及本科高年级学生等一些专业水平较高的英语学习者,作了题为“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The history,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的专题报告,吸引许多精英到场共享高水平的学术报告。

    樊肇昌教授从语际语语用学(简称ILP)定义、性质与理论基础,语际语语用学研究的历史,语际语语用学的现状,语际语语用学的展望四个方面,讲述了语际语语用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语际语语用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有很大的研究发展空间。语际语语用学的发起人是来自美国夏威夷的Kasper女士。语际语语用学是一个二语习得和语用学两个学科的第二代交叉性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是语用学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当谈到其发展现状时,樊老师介绍了这门学科在国际上的发展,经历了从兴起到初具规模到日臻成熟三个发展阶段,而国内相对来说发展较慢,但也涌现出了黄次栋、何自然、刘绍忠等优秀学者。樊老师还向同学们推荐他刚刚得到的一本国内语际语语用学专著,这本书详细的记录了这门学科的发展。最后,樊老师分析说,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间,语际语语用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建议在座的研究生可以专注于这方面的研究。

    本次报告不仅给研究生们上了精彩的一课,而且给许多向往更高水平教育的同学们提供了一次接触高层知识的机会,有助于激发同学们更好地学习,争取早日走进更高的殿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