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鲁喀两地青少年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促进民族团结,按照团省委和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统一部署,暑假期间,一群来自山东省聊城大学“外绽华彩,语绘疆来”志愿支教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带着满腔的热情与梦想,在为期14日的奉献与坚守中,踏踏实实完成志愿支教的征途,认认真真讲起中国故事。
支教前期,志愿者们与当地社区领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对接,交流实践方案,在社区引导员带领下进行街坊和入户,走进群众之中,从“国语使用实情”“民族共同体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社区课堂发展”等方面展开实地调研,并与“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专项实践队携手,前往潘奶奶家中探望潘奶奶,采访潘奶奶及家人,有效了解当地少数民族青少年学生现状与需求,收到当地少数民族居民的热烈欢迎与认真配合。
爱心启迪乐学正音,聊大胡杨照亮边疆
志愿者们结合实际考察情况,充分发挥语言或师范类专业优势与自身才艺特长,以“鲁疆共语中国话,同心共筑民族情”为主题,以“民族文化交流+”为模式,开办20余期乐学正音小课堂,以“乐学正音”锻炼语言艺术,“晨读吟诵”促进国学传承,“文心书画”挥洒国风雅韵,“思政领航”培育民族精神,“中外对比”坚定民族自信,促进提升少数民族青少年学生的国通语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奏响了多元民族文化交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促进共响的乐章。
此外,志愿者们结合学校特色社团——慕曲京剧社的优势,身着戏服和汉服,教习京剧唱腔与动作,通过手势舞教学唱诗的方式,使京剧的国粹之韵与国学经典诗词的悠扬旋律在文化传承的乐曲中相互交织,凸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图为“丹青绘疏勒”文心书画课堂上志愿者教习硬笔书法与国风绘画)
和融共舞语悠扬,鲁疆情深绘华章
文化润疆,齐鲁先行。一场鲁疆文化交流会,让鲁疆文化的交融在此绽放出耀眼的光彩。当地维吾尔族、回族居民通过民族服饰、民族歌舞展示与口述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与此同时,志愿者们带来的齐鲁文化宣讲得到强烈反响,通过手工DIY、葫芦雕刻等方式,沉浸体验东昌葫芦的精致雕刻与潍坊风筝的制作技艺,通过《论语》诵读与情景演绎,走进儒学思想世界。
此外,志愿者一行走进喀什古城,在逛游民俗巴扎的同时,感受新疆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特色与地域风情,与广大游客群体亲身体验并交流当,邂逅一场民族文化交流盛宴。
(图为少数民族青少年学生向志愿者们展示民族歌舞)
语音文化双向赋能,数字助力乡村振兴
支教团巧妙融合传统与数字教育资源,借助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强化数字赋能,与社区结对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宣传活动。同时,推出AI课堂助手“小言哥哥”与“小语姐姐”,通过国学诵读与情景剧场的创新教学,提供深度的语音与语义学习体验。此外,支教队员前往疏勒县张骞公园、张骞纪念馆与疏勒历史博物馆,以“参观调研+直播解说+宣传总结”为主线,拍摄制作国通语推广普及与疏勒历史文化风情优质宣传视频,发挥外语专业优势,深挖景区内语言景观现状,为旅游景区内语言景观设计提出务实建议,为讲好疏勒故事、筑牢民族情谊作出积极贡献。
挺膺担当志愿有我,情暖边疆不虚此行
“哥哥姐姐,我们下周还能再见吗?”“哥哥姐姐,我努力学习,以后可以考上你们的大学吗?”每逢周五下课,孩子们都会跑来追问队员。
支教生活多元而充实,多彩而温暖。从字画传情到重逢的喜悦,再到跨越千里的温馨约定,每一个瞬间都凝聚着志愿者与孩子们之间深厚的情感与真挚的关怀。这些经历不仅让孩子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为志愿者们的人生旅途增添了力量。他们相信,这份飞越千山万水的爱与陪伴,不仅是志愿者带给孩子们的宝贵记忆,更是孩子们给予志愿者们的珍贵礼物。
“鲁喀专项”志愿支教活动是山东省打造“文化润疆,齐鲁先行”援疆品牌的重要实践,是共青团山东省委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改革的重要举措。“外绽华彩,语绘疆来”志愿支教服务队的先进事迹受到长江网、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公众号、中青校园等媒体平台的宣传报道。
(图为课间活动时志愿者与学生参与下棋)
志愿有我,让爱飞跃万水千山。展望未来,聊城大学鲁喀志愿支教团队的每一位志愿者将继续秉持坚守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信念,有效促进多元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为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团队的青春力量,用青春和智慧不断书写民族团结的新篇章!魅力喀什,大美新疆,我们下次再见!
(审核 孙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