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院公众号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万水千山情系鲁疆,志愿支教梦照远方

万水千山情系鲁疆,志愿支教梦照远方

  一路向西,一路见证。在这个充满活力与挑战的夏天,我有幸作为青年志愿者的一员,跟随团队,从齐鲁大地前往西北边疆,踏上了志愿支教的征途。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而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实践,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在广阔的乡村大地上踏出成长的足迹,肩负起促进民族团结的责任,见证了爱与希望的传递。

  遇见·循序深入调研,精准对接需求

  鲁疆共语中国话,同心共筑民族情。在支教前期,我们跟随社区工作者的脚步,深入街坊进行走访和入户调研,围绕“国通语使用实情”“民族共同体促进”“民风民俗面貌”“社区课堂发展”等方面展开实地考察,得到当地少数民族居民的热烈欢迎和积极配合。

  踏入每一户调研的门槛,迎接我们的是满溢的欢迎和热情。有的居民在桌上摆出切好的果盘,话语中满是对普通话的重视与对教育的期许;有的居民亲手烘焙起蛋糕,为我们劳动付出点上大大的“赞”!蛋糕上,一张精致的纸条,几笔娟秀的字迹——“民族团结一家亲”。几个简单的字,抒写着这份跨越地域的深情厚谊,将对各民族间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进行了生动诠释。我们带着一份份感动与责任,全面分析问题,精准对接社区需求,在民族团结的道路上书写更多温馨而美好的故事。

  

  成长·爱跃万水千山,心与鲁疆同行

  结合实际考察情况,我们将枯燥的知识策划成有趣的活动,从“国学诵读”到“文心书画”,从“中外对比”到“思政领航”,开办了20余期“乐学正音小课堂”,用语言和文化双向赋能的“民族文化交流+”创新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少数民族儿童的身心成长。

  “奶奶,明天早上九点半我还要来。”最难以忘怀的,是一场“鲁疆文化交流会”活动。在这场文化盛宴中,当地维吾尔族、回族居民通过服装展示、口头介绍结合的形式,讲述起关于新疆地域文化的古老传说,并热情带来精彩的民族歌舞展示。身为聊城大学慕曲京剧社的一员,我巧妙运用技能优势和专业知识,同时身着京剧戏服,将京剧的婉转唱腔、华丽戏服和深邃意蕴一一铺展在孩子们眼前,心中翻腾着的对民族文化自信的汹涌情感难以言表。并同孩子们一起在欢声笑语中学习《论语》里的“仁、义、礼、智、信”,在古老哲学智慧中,传承国学、滋养心灵。

  

  携手·齐心谱写支教佳话,同心铸牢民族深情

  “你们就要离开了,遗憾的是还没有陪你们多吃几顿新疆美食。”克其其社区团委书记阿提古丽姐姐说道。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感受到了疏勒县团委、克其其社区工作者等多方力量的热情与支持。第一次进入爱心小课堂和开展实情考察时,是他们的带领,使我们短时间内与大家“破冰”并顺利开展教学,并建起我们与少数民族居民之间的心灵桥梁,给予我们最坚实的依靠......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逐渐打开心中半掩着的心门,那份来自心底的温暖,是万水千山之外的异乡,带给“志愿者”最好的回馈,驱散了所有的寒意与隔阂。

  以我们每一天的努力,成就师生的共同成长。临别之际,社区领导与工作者赠予了我们珍贵的非遗服饰——艾德莱斯绸,并以一场情深意长的座谈会,为我们的这段旅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会上,社区向我们殷切关照着“爱心小课堂”学生们的成长心愿和性格特点,悉心交流起支教期间的点点滴滴。艾德莱斯绸,在当地象征着“自由、热烈与幸福”,我们将这份美好也寄托在社区少数民族青少年学生的身上,烙印在我们自由而热烈的青春长河中,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当地社区的爱心教育将继续点燃希望、一路生花

  

  志愿有我,让爱飞跃万水千山。在回程的火车上,看着窗外的荒漠有了绿意,平川取代高原。从归途回望来时,我想:8800里路,我把我的爱带来喀什,带来疏勒,带来克其其社区;又是8800里,我们的的确确用十四天不长不短的时间做了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这次我把收获的爱带回学校,带回家乡,带到我的未来!

  (审核 孙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