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外探索多元发展路径,4月2日,外国语学院于A108举办第七期“青春·汇”主题沙龙活动,此次活动邀请2021级英语(师范)专业学生王锡承担任主讲人,以“教室之外的课堂”作为主题为学生进行经验分享。
活动开始,王锡承围绕“打破课堂边界,拥抱广阔天地”,从翻译实践、志愿服务、国际交流三方面展开分享。他讲述,自己通过加入译路相伴团队、运营小红书、联系外贸企业等,完成了伊朗企业出海、泰国高校访华等10余场翻译任务,提升了语言应用能力。作为2023“外研社·国才杯”国赛、亚布力论坛双语志愿者 ,他指出志愿服务是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好机会。
针对学生关心的 “如何获取实践机会” 问题,王锡承总结“三步走”策略:首先主动利用社交平台打造个人品牌;其次精准筹备,像为伊朗项目提前钻研酒文化、用AI辅助翻译;最后做好风险管控,他分享了赴伊朗翻译前开展安全调研和制定应急预案的过程。此外,他还以“正念冥想”“得到APP学习”为例,鼓励学生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活动尾声,王锡承结合自身经历绘制了 “成长时间轴”。大一打好语言基础,大二拓展翻译技能,大三深化国际交流,大四实现能力变现。他提醒学生,证书是求职的敲门砖,但持续输出能力才是关键。谈及保研与就业,他表示真正的“上岸”是持续成长,而非某个终点。
本次分享会的顺利开展,不仅为外国语学院学生搭建了与优秀榜样交流的平台,更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优秀并非天赋使然,而是源于对每一个成长契机的珍视与转化,提升了学生拓宽视野的能力,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审核 孙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