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西班牙语专业邀请哈瓦那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玛丽斯莱迪斯·孔塞普西翁·佩雷斯(Marisleidys Concepción Pérez)举办了题为“美国对大加勒比地区政策调整”的学术讲座,系统梳理了美国自19世纪至今在该地区的政策变迁,揭示其从“扩张主义”到“战略干预”的核心逻辑及对地区发展的深远影响。
佩雷斯教授以丰富的历史地图、数据图表和文献资料为支撑,将美国对大加勒比地区的政策划分为四大阶段:19世纪:从孤立到扩张的“门罗主义”时代;20世纪上半叶:干预主义与“睦邻政策”的双重变奏;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对抗与持续干预;后冷战时代:安全化与议题多元化
21世纪以来,美国政策随国际形势调整:小布什政府以“反恐”为核心,把在加勒比地区建立的军事基地变为全球反恐枢纽;奥巴马政府推出《加勒比海盆地安全倡议》应对有组织犯罪;在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内(2017-2021),加勒比地区问题的核心主题是跨国犯罪、反毒品政策和移民问题。对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人民的驱逐人数增加,而针对该地区的援助项目则减少;拜登政府则重启气候合作,同时面临非法移民潮与地缘竞争压力。
佩雷斯教授强调,“无论政策如何变化,美国始终将加勒比视为‘后院’,其核心目标是维护地缘优势与国家安全”。
在问答环节,西班牙语专业教师与佩雷斯教授围绕美国在加勒比地区军事存在的演变、拉美民众对美国的态度、拉美民众对中国的印象等问题展开讨论。
(审核 马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