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国家加强爱国教育的号召,外国语学院专技志愿服务队回到家乡开展“探寻红色足迹,传承爱国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子们走进两地红色教育基地,在历史现场感悟初心使命,将课堂所学与家乡红色资源深度融合,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
在济宁,实践团先后探访了孟庙孟府、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在孟庙“仁政”“民本”思想的浸润中,志愿者们深刻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内核;在铁道游击队纪念馆,锈迹斑斑的枪支、泛黄的作战地图,以及“爬火车、炸桥梁”的英雄故事,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抗战时期军民同心、保家卫国的壮烈。志愿者说“小时候听爷爷讲过游击队的故事,今天站在这里,才真正明白‘赤诚报国’四个字的重量。”
辗转至泰安,志愿服务队登上泰山,在冯玉祥纪念馆聆听爱国将领“誓与国家共生死”的赤诚宣言;走进徂徕山起义纪念馆,通过珍贵史料重温1938年山东抗日武装打响的第一枪。面对起义将士用过的土枪、泛黄的战报,志愿者们深情地说:“徂徕山的烽火照亮了抗战之路,如今我们站在和平年代,更要传承这份不畏强敌、敢为人先的精神。”
实践中,志愿者们还通过访谈老党员、撰写感悟日记、拍摄红色故事微视频等形式,让爱国主义教育从“被动聆听”变为“主动传播”。他们将所见所感分享至校园社交平台,引发师生热议,让两地的红色故事走出家乡、走向更远的地方。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志愿者们对家乡红色底蕴的认识,更让他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坚定了理想信念。实践队成员共同表示:“家乡的红色土地孕育了不屈的精神,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把这份感动化为行动,用知识和本领建设家乡、报效祖国。”
(审核 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