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交流的浪潮中,为让山东火锅的齐鲁烟火气借青春之力飘向更广阔天地,7月13日,外国语学院青光携梦服务队在线上举办“以青春之约,解码山东火锅文化传播密码”活动,通过跨时空相聚,探寻山东火锅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
在全球化浪潮里,饮食是最温暖的文化纽带。山东火锅藏着太多动人故事,济南老铜锅涮出百年传承的热闹,胶东海鲜锅盛着靠海而生的智慧,这些咕嘟冒泡的美味,本该被更多人知晓。可现实是,特色词汇翻译混乱、传播渠道狭窄,好好的文化故事,被卡在“走出去”的路上。“味传齐鲁”的志愿者们,就想当回“搭桥人”,让山东火锅带着家乡温度,走到国际交流的餐桌上,成为传递齐鲁文化的“舌尖名片”。
筹备中,青光携梦服务队自发分工,成了一群铆足劲的“文化小管家”。调研小队要钻进各县市老街巷,挖掘快被岁月淹没的火锅故事;翻译小队死磕“海蛎子锅底”“煺皮鱼丸” ,琢磨咋用外语讲清老味道;传播小队操心怎么让海外朋友看一眼就馋上山东火锅。培训时,大家学老字号探店技巧,掌握语料库翻译校准方法,视频会议里,从济南火锅方言叫法,聊到胶东火锅渔家内涵,就盼实地调研时,能攥紧每一个文化符号,讲好故事。
这场筹备,是青春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志愿者们用热情和专业,为山东火锅文化“出海”筑牢基础。当后续他们奔赴各县市,那些藏在锅碗瓢盆的故事,终将化作国际交流里的“舌尖情书”,让世界读懂山东火锅的独特魅力,这便是此次实践最珍贵的意义——以青春微光,点亮地域文化传播的星火 。
(审核 孙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