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究语言景观对活化古城历史记忆、促进文旅体验中的实际作用,8月8日,文化交流语探团团队成员李姝瑶于肥城市春秋古城开展以“解码语言景观,串联春秋文脉”为主题的调研活动。
春秋古城涵盖古街巷命名、非遗技艺解说、历史场景复原说明等多元载体,李姝瑶手持记录本与相机,系统考察了古城核心区域的街巷标牌、非遗工坊的技艺解说牌、不同语种对历史人物典故的叙事逻辑是否符合跨文化传播规律。将发现的问题,如部分标识存在“历史语境剥离”问题;部分非遗技艺解说过度使用学术术语,缺乏通俗化转译;多语种标识对历史地名的译法不统一,易造成认知混淆等问题进行了文字记录并拍照,通过与商户、游客、古城管理人员的访谈,收集了不同群体对语言标识的需求反馈。
本次春秋古城语言景观调研深入剖析了其在历史记忆传递、民俗文化阐释、跨文化交流中的实际效能,通过梳理语言标识与春秋历史、地域民俗的耦合关系,为古城优化语言景观提供了“分层叙事”策略,展现了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将语言专业知识与地方历史文化深度结合的实践能力,助力古城在活化历史文脉中实现文化价值与传播效能的双重提升。
(审核 张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