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院公众号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外国语学院文化交流语谈团开展 “解码东平博物馆语言景观,激活历史文物叙事新声”调查实践活动

外国语学院文化交流语谈团开展 “解码东平博物馆语言景观,激活历史文物叙事新声”调查实践活动

  为深入探究博物馆语言景观在文化阐释与传播中的关键作用,推动馆藏文物承载的历史文脉在当代焕发新生,8月9日,外国语学院文化交流语谈团成员刘晓敏赴泰安市东平县东平博物馆,开展了以“解码语言景观,激活历史文物叙事新声”为主题的专项调研活动。

  东平博物馆作为展示东平深厚历史底蕴的重要窗口,馆藏丰富,涵盖史前至近现代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其语言景观(包括展品说明牌、展厅导览、多媒体解说、宣传资料等)是连接文物与观众、传递历史文化信息的核心桥梁。刘晓敏通过系统走访博物馆各主题展厅、重点文物展区、公共服务区域及数字化展示区,聚焦语言标识的准确性与文化传播效果,发现当前系统存在几类亟待优化的问题:其一,历史信息表述模糊或存疑,部分文物断代、背景描述过于简略或与最新研究成果存在偏差;其二,专业术语与文化意象翻译不准确,重要文物名称、工艺特征、历史事件的关键术语存在误译或生硬直译,导致文化内涵流失;其三,国际服务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关键展品缺乏多语种(尤其是主要客源国语言)说明,现有外文信息质量参差不齐。

  调研过程中,刘晓敏详细记录了十余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案例。她认为,提升博物馆语言景观效能需多措并举:一是严谨对照最新学术成果修订核心历史信息与专业术语翻译;二是系统增加高质量的多语种(如英语、日语、韩语等)标识,满足国际化观众需求;三是优化智慧导览(如APP、语音导览器)的内容深度与互动体验。

  此次专项调研清晰揭示了东平博物馆语言景观在信息准确性、文化阐释深度、国际传播力及观众吸引力方面的提升空间。刘晓敏详实的记录与初步分析,为博物馆管理方精准优化展陈说明体系、提升观众参观体验、增强文化传播效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依据和具体切入点,助力东平博物馆更准确、更生动、更有效地向世界讲述东平故事,激活文物承载的千年文化基因。

  (审核 张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