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院公众号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聊城大学“正音筑梦,‘宁’力助兴”志愿服务队开展实地研学活动

聊城大学“正音筑梦,‘宁’力助兴”志愿服务队开展实地研学活动

  为追寻榜样足迹,感悟奉献精神,通过沉浸式学习传承红色基因,以青春视角诠释责任担当,让楷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7月31日,聊城大学“正音筑梦,宁力助兴”志愿服务队前往孔繁森纪念馆,以实地研学的方式追寻榜样足迹,感悟奉献精神。

  团队成员怀着崇敬之心走进纪念馆。在孔繁森同志塑像前,团队成员驻足凝视,通过默哀表达对这位“时代楷模”的深切缅怀。随后,成员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沿着“齐鲁之子”“雪域丹心”“情系高原”等展区缓缓前行,在泛黄的工作日记、磨损的藏区地图、与群众的合影等实物与影像资料中,系统了解孔繁森同志两次进藏、扎根高原、服务群众的感人事迹。

  

  图为成员拜访孔繁森同志塑像。张晓晗 供图

  在“双语研学”特色实践中,团队成员立足语言专业优势,开展沉浸式文化译介活动。通过展柜实物研习,系统梳理孔繁森同志“七次申请入藏”“带病坚持工作”等典型事迹,精选“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等十则经典语录进行双语转化。采用“原文声情并茂诵读+英文多维诠释”模式,既通过中文原声传递情感力量,又借助英文解析挖掘精神内核。

  

  图为成员通过“原文诵读+英文诠释”的方式介绍孔繁森同志的生平事迹。 张晓晗 供图

  团队还特别关注了孔繁森在藏区开展教育帮扶的事迹。在其为藏族儿童辅导功课的场景复原前,成员们围绕“如何用外语特长服务基层教育”展开讨论,结合“正音筑梦”系列团队的初衷,提出将孔繁森精神融入未来的支教活动中,计划通过“红色故事双语讲”“标准发音公益教”等形式,把奉献精神与专业服务结合起来,让更多人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

  

  图为成员了解孔繁森同志在藏区开展教育帮扶的事迹。张晓晗 供图

  2025年是党中央发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30周年。离开纪念馆前,团队成员在留言簿上写下感悟:“以繁森精神为灯,以专业所长为笔,在实践中书写青年担当。”

  

  图为成员与曾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合影留念。张晓晗 供图

  此次孔繁森纪念馆实地研学,以沉浸式学习搭建起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通道,不仅让楷模事迹在青年群体中实现了情感共鸣与价值传承,更通过青年视角的国际化表达,推动了红色基因突破语言壁垒,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注入了青春动能。

  (审核 孙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