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对家乡特色饮食文化的认知,外国语学院妙想纷呈实践队于8月24日在山东省枣庄市开展了以“探寻家乡非遗美食——枣庄辣子鸡”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前期,志愿者通过查阅地方史志、走访枣庄辣子鸡博物馆等方式,系统梳理了枣庄辣子鸡的文化脉络。枣庄辣子鸡起源可追溯至清代,历经百余年发展,凭借独特风味成为鲁南地区代表性美食。其制作工艺极为讲究,需选用当地散养的“孙枝鸡”作为主料,该鸡种肉质紧实、鲜味浓郁,2024年成功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辅料则以枣庄本地皱皮辣椒为主,皮薄脆嫩、辣而不燥,搭配十余种香料,经“炒、炖、收”三道核心工序,最终呈现出“色泽红亮、肉嫩椒香、油而不腻”的特色口感。2016年,枣庄辣子鸡制作技艺正式入选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家乡文化名片的重要代表。
实践过程中,枣庄辣子鸡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了制作全过程:从鸡肉切块、香料配比,到火候把控、翻炒收汁,每一步都尽显匠人功底。传承人还与队员们分享了辣子鸡背后的民俗故事——过去每逢节庆、婚嫁,枣庄人家必有辣子鸡上桌,“无鸡不成席”的传统至今延续。队员们亲身体验调馅、翻炒等环节,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技艺的精妙,同时品尝刚出锅的辣子鸡,深刻体会到“鲜、香、辣、嫩”的独特风味。
本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队员们深入了解了枣庄辣子鸡的非遗价值与文化内涵,更见证了家乡非遗美食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期待这份承载着枣庄记忆的美味,能吸引更多人关注,让非遗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审核 牛洪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