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搭建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体认语言学发展,助力相关教师学者了解学术前沿、提升科研能力、明确学术研究方向,10月10日,2025年体认语言学研习班于东校区4#C103全景智慧教室成功举办,众多语言学领域的学者和硕博士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学习体认语言学的前沿理论与实践应用。本次研习班由山东省国外语言学学会和体认语言学专委会主办,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育学院联合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及福州译国译民教育集团协办。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维滨主持研习班,体认语言学专委会会长、四川外国语大学王寅教授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主编周长银教授担任主讲嘉宾。
会上,王寅教授分享了多年心血编就的西方哲学史简表,深入浅出解读了西方哲学的四次转向。他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例子,引领与会者迈入哲学大门,一同触摸到人文学科后现代转向的前沿领地。在阐述体认语言学(ECL)理论时,王寅教授系统讲解了该理论的核心 ——“体” 与 “认” 的辩证统一。他指出,“体” 是通过身体与外部世界互动所获得的感性经验,深深根植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而 “认” 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抽象、推理等高级理性认知活动,融入了后现代人本主义关怀。王寅教授还主张,中国语言学界应立足本土,将认知语言学的体验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后现代理论以及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体认观相结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认语言学理论体系,衍生出体认哲学、体认翻译学、体认教学法等交叉学科。他呼吁学者们要秉持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推动学术探索向纵深发展。
随后,周长银教授从学术(外语教学)研究的意义切入,指出其具有推动学科发展、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学术价值,助力个人成长的个人价值,以及优化语言教育政策的社会价值。接着,他深入梳理了体认语言学的理论创新点及其与认知语言学之间的渊源,并从核心期刊主编和专业学者的角度,就论文撰写和科研项目申报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指导和分享。他强调,学者们需做好理论准备,系统掌握普通语言学及外语教学等领域的经典和前沿理论。同时,他建议选题要结合自身熟悉领域、个人兴趣、研究热点及教学痛点,重点关注二语写作、AI 赋能等前沿方向,并且要善于运用检索工具和文献库,批判性地阅读英文文献并将其融入自身知识体系。最后,周长银教授展示了近年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刊登的包括体认语言学研究在内的语言学专栏文章,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研究范例。
此次体认语言学研习班为该领域学者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对我院强化科研实力、培育具备创新思维的外语人才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也为后续解决外语教学实际难题、完善语言教育政策奠定了良好基础,进一步彰显了学术交流活动在连接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的重要价值。
(审核 郑顺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