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与履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在学校管理中的桥梁纽带作用,10月26日,外国语学院于西1#A116开展“青春·汇”系列讲座——“工作效能提升双轨指南”学生干部培训会。本次会议特邀2022级优秀学生张维担任主讲人,各学生干部积极参与。

本次培训紧扣“双轨指南”核心,以“理论方法+实战应用”为两大主线。首先,张维以“高效工作的底层逻辑”为切入点,围绕“双轨”中的“理论轨”展开讲解。她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与实践经验,提出了学生工作常见的“任务堆积、沟通低效”等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出“四步工作法”:精准领任务、拆解定节点、协作抓重点、复盘促优化,并将其应用到具体实例中,直观展现科学方法对效能提升的关键作用,强调学生干部要先“理清思路”,再“动手干事”。
作为培训的核心环节,“实战轨”分享聚焦“方法可复制、工具能落地”,该环节摒弃空泛理论,以“工具化、流程化、标准化”为核心,聚焦学生干部工作中的高频场景,系统传授可直接复用的效能提升路径。张维以自己所筹备过的活动作为核心案例,将抽象的“效能提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张维提出,学生干部需掌握“阶段划分+要素拆解”的任务管理逻辑,将活动筹备、日常工作等拆解为“核心阶段、具体任务、责任人、截止时间、交付标准”五大要素。她强调通过使用工具来明确任务边界与时间节点,既能避免“前松后紧”“任务遗漏”等问题,也能让团队成员清晰掌握工作进度,提升整体推进效率。

此次“工作效能提升双轨指南”培训会的顺利开展,为外国语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精准指导,不仅推动了学院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还为学院的发展注入活力。
学生感悟:
2502班长刘兴晓
起初,我以为学生干部是“管理者”,后来才明白,其核心是“服务者”与“连接者”。在组织活动时,我应学会如何周密策划、高效协调与灵活应变,从手足无措到能独当一面。在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中,我应懂得倾听与换位思考,明白团队协作的力量远大于个人单打独斗。
更重要的是,这份责任可以锤炼我的品格。它教会我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在挫折面前不言放弃。当一次次成功举办的活动赢得大家的认可时,我获得的成就感与价值感是无与伦比的。
我相信段经历不仅可以提升我的组织、沟通能力,更让我深刻理责任与担当的含义。它为我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感谢这段宝贵的时光,它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将带着这份历练,继续砥砺前行。
2403学习发展部副部长王雨晴
参与“团队协作增效多维体系”培训,于我而言是一次关键且透彻的“协作觉醒”。
团队协作的高效,从来不是成员单打独斗的偶然,而是多维联动下的协同共进。过往的团队项目里,我常陷入“协作却低效”的困境:要么过度依赖个别成员,致使任务压力不均,影响整体进度;要么沟通不畅,信息传递断层让工作反复返工。培训中“角色多维”的理念让我茅塞顿开——把团队成员划分为“创意输出岗”“执行推进岗”与“协调保障岗”,创意岗激发灵感,执行岗落实行动,协调岗保障顺畅,三者配合方可避免“脱节”或“内耗”。更令我触动的是“沟通多维”的实用方法:既要借助“每日站会”快速同步信息,又要设置“深度研讨时段”解决复杂问题。这让我认识到,良好的团队沟通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分层分类的高效交互。
未来,我会把“多维体系”融入团队工作日常:在每个团队项目开启时,先搭建对应的“多维协作框架”;在推进过程中持续调整、改进,让协作增效成为团队发展的强劲推力。毕竟,只有让每个成员的力量都能精准衔接,才能在团队协作的征程中携手并进,迈向更有成就的未来。
2503班长臧轩萤
作为现任班长,听完各位班长学姐的经验分享,我仿佛找到了工作中的“金钥匙”,既有共鸣,更有顿悟。
学姐们提及的“提前规划”让我印象深刻。她们会在学期初就列出班级活动清单,提前征集同学意见,避免临时手忙脚乱。这让我反思自己过往的工作,常因仓促安排导致效果打折扣,今后我也要学会未雨绸缪,让班级事务更有条理。
另一位班长分享的“分层沟通”技巧同样实用:对内向同学单独交流,对集体问题召开班会公开讨论。这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困惑——如何兼顾不同性格同学的需求。原来,沟通不是“一刀切”,而是因人而异的温暖关怀。
这次分享不是终点,而是我做好班长工作的新起点。我会借鉴学姐们的宝贵经验,结合班级实际优化工作方法,以更用心的服务、更有效的沟通,和同学们一起把班级建设得更好。
(审核 孙哲)